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专访(1) | 西班牙语专业
彭梓洲
大家好,我是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级西班牙语专业的彭梓洲,现已保研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之际,感慨万千,万千感慨化成些许文字,希望这些文字能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成为我大学时光的一种见证,以及对于更多未知的可能性的一种探寻。
在校期间所获奖项:
2023 年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全国冠军(团队)
2023 年第五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 最佳案例奖(团队)
2020 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全国决赛 一等奖
2019 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全国决赛 二等奖
第三十四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
汉译西优秀奖
曾获荔园卓越之星、国家奖学金等表彰
一、 “一个微冷而多云的冬日下午……”
“你为什么选了西班牙语这个专业呢?”曾经无数次有无数的好奇者向我提出过这个问题。直到这个问题被真正的西语母语者提出时,我都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是从小对于语言的热爱吗?是初中语文课上偷偷翻开的《百年孤独》,还是陪伴了我高中时期许多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午睡时光的《迷宫中的将军》?又或者,这是一种难以用文字为其赋形的机缘巧合……2021年秋,在马德里,当温柔可爱的Rosana君再一次向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不假思索地给出了一个此前从未想过,但是却如此掷地有声的,并且让我铭记至今的答案:“不是我选择了西班牙语,而是她选择了我。”
人生中有多少巧合,而我很幸运我生命中最美的一个巧合就是与西班牙语撞了个满怀。多年以后,当我像现在这样书写着自己的心路历程的某一刻,我会回想起大一第一次见到陈华老师和谢珺老师的那天——那天,她们告诉我们学西语的路不是好走的。无形之中,大一大二每天的早读、听写、背课文、练口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西语学习之难的“见证”:
西语班人不多,18个人天天见面,感情自然也深。很庆幸有这样一群有趣的灵魂,相互陪伴了彼此四年的西语生涯。感谢Maira始终督促我去跟上她的思路,感谢Gerardo从未厌倦过我对他日复一日的读后感分享,感谢Lionel总是读我的诗歌,感谢Álvaro和Adriana总是夸我翻译的诗歌和小说……从跟外教咿呀学语的口语课到令人头疼的论文写作课,从动词变位到西班牙拉美文学、语言学、区域研究,从一句完整的话都憋不出来到西汉汉西翻译,从外语配音大赛到外语戏剧大赛……逐渐学习和掌握西语的过程在现在看来仿佛只是一句话、一行字;但背后所隐含的爱意、帮助、努力的分量,或许远远超过一句话、一行字的篇幅。
二、 “少年乱翻书”
出国前最后一学期的基础西班牙语课,老师在批改完期末试卷后对大家集体上岸表示了欣慰,但与此同时也对大家在附加题文化常识部分千奇百怪的作答表示“大跌眼镜”,并鼓励大家在假期多多读书。踏上西班牙的土地,我开始了解到自己对于所学语言对象国的认知竟然比我想象中的要狭隘得多。也正是在那里的文学课上,我开始遭遇无数令人景仰的拉美作家和西班牙作家、作品的名字。眼花缭乱的间隙,心中不由得升起一种无尽的探索欲。“我觉得以后我要学文学”,某个读完博尔赫斯《阿莱夫》和《博闻强记的弗内斯》的夜晚后,我给挚友如是说到。
回国后,我下定决心:如果要学文学,就要读更多的书。课余时间,我泡在图书馆,大多数时候不是端坐在座位上,而是斜倚在书架间,任凭想象力和好奇心驱使我从架上拿下一本又一本诱人的书。我看到我的班主任陈华老师翻译的《毁灭者亚巴顿》后记里,落款赫然写着:“2020年11月22日于深圳大学图书馆”。一瞬间,我感到一种无限的崇高,这种崇高的来源并不难寻得,它就在“我”和无数我顶礼膜拜的文学爱好者在图书馆的偶遇之中。有时我取下一本泛黄的老书,书背面的借书卡上最近的借阅日期是九零年代的某日;翻阅时,我惊喜地发现某个给我以epiphany的句子,然后更为惊喜地发现它早已被上一位(或上几位)借阅者做了下划线,批了旁注。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妙的际遇。这种际遇,就好似我和西班牙语的遭遇一样——不是选择,而是被选择。
三、“无限空间的国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十分幸运的。若不是大一时朋友推荐我参加外研社的演讲比赛,我或许不会发现语词的力量竟能如此振奋人心;若不是有诸多老师为我排忧解难(我仍然记得闻燕老师和陈曦老师与我们的促膝长谈、徐忠香老师对我的课程作业如此细致的修改,以及西语系老师们面对我似乎有些“幼稚”的问题给出的解答),我或许无法在学习之路上顺利地前行;若不是有始终陪伴在身边的朋友时时提醒我从暗处走出,发现光源所在,我或许也未必能够有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继续钻研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深大这般开放的精神,我或许也并不能够发现,自己事实上也是“无限空间的国王”——尽管我也曾深深被“困在坚果壳里”。三年修读哲学课程的时光在我矇昧的视野里点亮了一些火光,让我常常对自己的“一无所知”的混沌状态“有所认识”。还记得在哲学概论课上听臧勇老师讲自由意志时我内心感受到的极大震颤,在陈昊老师美学课上第一次认识到“理型”的惊讶,以及在每一次在欢欢老师的基督教哲学课上听得入神的如痴如醉……回想起来,当初勇敢踏出外语舒适圈,寻求哲学可能性的我,也是幸运的。
四、 “世界并非不圆满”
“乔文达,我的朋友,世界并非不圆满。世界并非徐缓地行进在通向圆满之路:不,世间的每一瞬间皆为圆满。一切罪孽都承载宽赦,所有孩童身上都栖息老人,所有新生儿身上都栖息亡者,所有将死之人都孕育永恒的生命”,黑塞在《悉达多》里让佛陀对其挚友如是说。我想起在2019年高考前的那个元旦假日在学校收到妈妈写来的寄语:“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新的一年,祝我亲爱的小伙子,攻坚克难,力创佳绩,希望将来你会为自己而喝彩。”倘若有时空穿越这回事的话,今天的我,有没有资格告诉当时的我:你应当为自己未来的无限可能性而欢呼雀跃?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世界并非不圆满,短暂的挑战和荆棘都包孕着更无限的广延。
深大四年所给予我的,就是如此这般的一个自由王国,在那里,我可以自立地思考人之为人的必要条件,自律地规划属于我的(或是未可预见的)人生,自强地把一切“未可知”变成“已知”。自立,自律,自强,我胸中默念着这三个词,仿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只是在等待被发现,就像西班牙诗人塞尔努达在《如果人能说出》里写下的那样:“如果不认识你,我没有活过;如果不认识你就死,我不会死,因为我还没活过。”我所向往的,就是在未来始终能忠于自我,忠于我所爱的人和事物,并且始终保持一份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一直探索无穷的可能性。
黎洛君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一、个人简介
黎洛君,女,汉族,高中毕业于东莞高级中学,于2019年考入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西班牙语系。在校期间曾获多项奖项: 连续两年获得荔园学习之星奖学金;外院配音大赛最佳创意奖及金奖;“用外语介绍传统节日”短视频大赛二等奖;深大外语戏剧大赛舞蹈编导;陕西卫视丝路新周刊栏目—哥斯达黎加的特约拍客。2021年3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与哥斯达黎加大学联合奖学金。2022年春季赴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文学与语言学学院交流学习;2022年秋季公派赴哥斯达黎加大学的商学院、社科院交流学习。毕业后将就职于一家深交所创业板的三资上市公司、国内AIDC领域的龙头企业。
二、与外院结缘
从小我就对语言有很浓厚的兴趣,在大学之前,我的英语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而且经常参与英语竞赛和演讲比赛。高考结束后,我决定继续在语言领域深造,深圳大学的国际化与自由的校园氛围深深的吸引着我,所以我最终锁定了深大的外国语学院。当时深大外院在2018年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我当时正好想学习一门英语以外的小语种,于是把西班牙语填在了报考志愿的第一位。很幸运,在2019年9月,我正式开启了在深大西班牙语系为期四年的学习生活。
(与毕业论文导师Pilar的合照)
三、疫情期间的海外求学之旅
在我大二上学期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年底,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开启了哥斯达黎加大学交换项目的申请通道,国内每个有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都可以推荐一名候选人参加选拔,通过层层选拔后,留基委将会颁发全额奖学金给六名学生去哥斯达黎加大学交流学习。在通过西语系内部筛选之后,我开始了这次申请。申请的流程很繁琐,需要准备各式各样的文件和推荐书。很感谢西语系的陈华老师、谢珺老师以及深大国际交流部的张同欢老师在这一期间的各种帮助。等待的过程也很漫长,但是很幸运,2021年的三月我收到了来自留基委的录取邮件。
很快,我也和另外五个来自其他高校的被录取的同学取得了联系,由于当时疫情还很严重,我们和哥斯达黎加大学联系后,了解到当地还在上网课,无法线下上课。也就是说,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派出,交流体验会大打折扣。于是我们和留基委沟通,决定等哥斯达黎加恢复线下授课后再派出。
(在西班牙学习做海鲜饭)
深大的西语系和西班牙的三所大学有合作项目,于是我选择了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先去西班牙进行半年的访学。在结束了西班牙的交流项目后,我在哥斯达黎加驻马德里大使馆拿到了入境签证,于2022年7月底抵达了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开启为期半年的公派生活。
从深圳到西班牙再到哥斯达黎加:三个世界三重天,生活节奏逐级递减。在海外求学的一年时间里,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很好地拓展了自己的networking;体验了不同国家的高校体系、教育方式、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提高了批判性思考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和学术能力;并且体验到了不同社会的人文风情,拓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这对我日后的道路探索与选择、为人处事方式还有我的求职之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与哥斯达黎加大学商学院的同学的合照)
四、感恩的心
其实很多时候,幸好有着身边的人带给我的能量和暖流,我才能不断前行。我也常常对自己说,要常怀感恩之心,才能走得更远。
感谢我的家人,在我疫情期间毅然要出国求学的决定的支持;感谢深大外院西语系的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陈华、谢珺和Pilar老师,在我接触西班牙语的初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在我毕业之际的论文撰写期间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很感谢在阿利坎特和哥斯达黎加大学的任课老师,让我在短短一年内了解到与地缘政治学、环境政治学、企业合法化的关键因人类语言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相关的知识理论。
感谢深圳大学、深拉研究中心、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海外华人女性救助项目、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等大平台,让我能有机会参与不同的国际项目,扩展视野,收获不同的人生体验和实习经历。
最后也很感谢在海内外遇到的点滴小事、每一位朋友,正是他们的鼓舞、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帮助和关心,我才能怀着一颗热爱身边事物的心走到现在。
五、告别校园,踏上逐梦之路
在哥斯达黎加大学交换期间我做了很多关于自身未来发展规划的思考,在升学、求职和做职业舞者之间我选择了毕业后直接踏入职场,在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后再继续出国进行深造,去欧美国家攻读MBA硕士。2022年秋招期间,因为我人不在国内,求职之路四处碰壁。但是在二月底回国之后,我继续投递不同的公司,进行了很多场线下面试,最后拿到了多个不错的offer,最终我选择在一家位于深圳的AIDC领域的龙头企业工作。
最后我希望外院的每一位学子都能够在四年的高校生活中积累多样的人生经验,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不断探索并成功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道路,并在升学、就业或是创业浪潮中取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西班牙格兰纳达阿尔罕布拉宫)